会议专题

《管子四篇》的心论--以“智”为讨论核心

《管子四篇》提出了“心以藏心”的命题,把心灵的功能划分为不同的层次,还创造性地提出了“精气论”以解释智慧的来源。虽然这仅仅是用一个神秘的概念去解释另一个神秘的概念,但毕竟代表了中国古代哲人试图揭开智慧之谜的尝试。对于《四篇》来说,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其处也,若无知。其应物也,若偶之”(《心术上》),亦即“静因之道”,“舍己而以物为法……感而后应……原理而动”(《心术上》)。顺应客观形势的“静因之道”极为强调“时”的重要性,所以((,心术上》说:“其应物也若偶之,言时适也。”《白心》说:“以时为宝”、“随变断事也,知时以为度。”《内业》说:“圣人与时变而不化。”就此而言,《四篇》所谓的智慧,最终就表现为对形势的判断和对时机的把握;所谓“鬼神将通之”、“精气之极也”就是对这种“智慧”的神化。

哲学理论 《管子四篇》 心论理论 文化价值

路传颂

国内会议

2014年清明·弘扬民族独特传统文化学术交流会

西安

中文

226-233

2014-04-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