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盛世下的忧患--中西关系视角下的康乾盛世

18世纪的中国在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后,步入了前所未有的”盛世”.从传统的意义来看,所谓”盛世”,包括以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权威秩序得以确认和强化,铲除地方割据势力,吏治相对清明;通过对外用兵拓展疆域、巩固边疆,加强边远少数民族对清朝的认同感、归附感;社会秩序相对稳定,士人在科举体制内获得对知识、权力的满足,异端情绪逐渐平息;经济发展,商业繁荣,人口增长,农民生活相对富足.这些条件到乾隆年间都已具备.好大喜功的康熙、乾隆两帝在文治武功方面都远超历代君主,事实上他们在位的时间也最长,几乎跨越18世纪.与18世纪欧洲的代表性城市巴黎、伦敦、莫斯科、罗马相比,在城市规模、人口数量、财富积聚、文化含量等方面,北京都具有无可比拟的明显优势。这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秩序给北京带来的丰厚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资源密切相关。来京的西方人士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对中国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科技水平、军事实力进行评估。识。在西方没有发展出近代意义的文官制度以前,中国传统的君主专制和官僚制度所呈现的规范、有序和完备的体系给西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庞大的帝国体系和精密的官僚制度是令西人着迷且精研的课题。

中央集权制 经济体系 科技水平 军事实力 康乾时期

欧阳哲生

国内会议

2014年清明·弘扬民族独特传统文化学术交流会

西安

中文

322-336

2014-04-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