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从“后现代”的历史角度来分析当前的东亚局势

中国的崛起在当今世界是一个令人关注的现象,它的崛起会给东亚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方向带来何种变化,一直是学界和政界的人士关注,然而却无人能够准确预测的问题.不过,如果吸取中国世界史前辈的智慧,或许我们能够有一种更高层次的认识.1982年10月,武汉大学副校长、著名史学家吴于廑教授在昆明参加世界中世纪史学术讨论会期间,作了题为《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中,吴先生指出,某种历史事件在发展上蕴蓄着潜在的力量,在一个时期内,只能发挥到一定的限度,因而一个时期内的历史观察者不能充分认识其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延续,潜在的力量发挥得愈来愈明显、充分,这就要求后一时期的历史研究者对前人已经考索研究过的同一历史事件的发展进行再认识.吴先生这种对历史发展规律深刻的认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自然也不能超越历史的局限,在一个世纪之后再来“重新”认识当前中国与东亚的局势并对其未来的走势做出判断。但吴先生这样一种宏大的历史视野,却有助于在评判欧洲过去五百年历史的过程中,拨开层层迷雾,从中总结一些“现代化的后来者”对这段历史的再认识。并沿着同样的思路,“设想”后人在百年后对当今局势的看法,以这样的换位,或许能获得一种新的感悟。这样一种“后现代”的设想并非完全的“虚无”,因为两者在时间上的错位比较,是以两者在现代化的起步时间上的错位为基础的。这样的立论,也就具有了史学而非抽象的含义。此外,地理范围的因素也必须考虑在内。如果地理比较的对象过于悬殊,也就失去了比较的意义。

政治局势 国际体系 后现代理论 东亚国家

陈晓律

南京大学历史系

国内会议

中国世界史研究论坛第七届学术年会暨吴于厪学术思想研讨会

武汉

中文

34-43

2013-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