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抗战前中日国交调整的最后尝试与失败--1937年日本儿玉经济使节团访华研究

1936年的中日国交调整谈判陷入了困厄的境地.1937年初,中日政局均发生变化:2月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国共合作政治基础初步形成,举国抗日气氛高涨,但国民政府对日争取和平的通道始终没有关闭;同月,日本广田弘毅内阁辞职,林铣十郎内阁上台,日本驻法国大使佐藤尚武被任命为外务大臣,日本政府推行”佐藤外交”,释放出对华缓和的空气.在这一气氛下,3月日本政府派出以经济界巨头儿玉谦次为团长的访华经济使节团,可谓实践其新外交政策的一次契机.以笔者所见,关于儿玉经济使节团的研究,在国内的民国史、抗战史、中日关系史等专著或论文中虽略有介绍、偶有述评外,就其背景、细节乃至实质影响,尚无专题展开深入研究.通过解读中日各种史料中关于儿玉使团活动的内容,可以明确儿玉使团绝非仅以协商两国经济提携之目的而来华.对儿玉使团访华的研究,可了解临战前中日两国高层对国交调整的最后尝试及失败的一幕,从而以历史高度对1937年儿玉使团访华的意义进行深入探讨.

中日外交 国交调整谈判 政局变动 儿玉经济使节团

王萌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国内会议

中国世界史研究论坛第七届学术年会暨吴于厪学术思想研讨会

武汉

中文

154-166

2013-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