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涎腺腺样囊性癌远处转移的研究
腺样囊性癌是最常见的涎腺恶性肿瘤之一,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诊治的203 1涎腺恶性肿瘤中,腺样囊性癌578例,占28.5%,居第二位.文献报告,腺样囊性癌的远处转移率22%~52%不等,是头颈部癌中远处转移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为了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远处转移的机制并进行实验性肺转移防治的研究,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利用舌下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的手术标本,建立了SACC-83细胞系,进而采用鼠尾静脉注射,筛选出肺转移率达85%的肺高转移细胞系SACC-LM,利用这两个细胞系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细胞外基质与腺样囊性癌远处转移的研究结果显示:电镜下,肿瘤团索周围的基底膜样物质呈多层、溶解或断裂现象;TGF-β1通路在SACC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结果显示:TGF-β1在高转移细胞系SACC-LM中的表达高于低转移细胞系SACC-83;外源性TGF-β1可激活SACC细胞中的Smad2通路,促进SACC-83细胞体外的迁移和侵袭,改变细胞骨架的形态及结构,并指出精氨酸-天冬氨酸(RD)、染料木黄酮、紫杉醇治疗腺样囊性癌,疗效显著。
涎腺腺样囊性癌 远处转移率 药物治疗 疗效评价
俞光岩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2-3
2011-10-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