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以美国为师与以俄国为师--对孙中山《建国方略》和《建国大纲》的解读

近代中国最大的主题是反帝反封建,但怎样才能成功地反帝反封建,孙中山,作为近代中国最著名的革命家,晚年提出以俄为师的口号,并按照俄国的建党建军模式改组了国民党,从而实现了孙中山革命生涯的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为了便于理解以美国为师主要是以美国的建设成就为师和以俄国为师主要是以俄国的革命成就为师的问题,本文认为首先有必要对孙中山建国方略和革命方略进行简单的辨析。正是基于孙中山在以上宣言中表述的思想,孙中山要创立一个“最新式的共和国”就不能不在革命阶段以俄为师,因为他别无选择,其他帝国主义国家都不支持他,只有苏俄支持他,但他和苏俄在建国方略上又有上述的巨大分歧,所以,孙中山选择了在革命阶段主要以俄为师,而在建国的方略上,孙中山还是基本保留了他自己的原有的思路。也就是两个文件同时公布。也正因为如此,实际上,他的建设一个“在俄国之上”的最新式的共和国基本上还停留在虚夸的阶段,他最真实的想法是他在《论人民福利》的讲演中所说的“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既然是好朋友,就不是老师,而真正的建国之师则无疑是西方,是西方各国中他认识最直接、最深刻、最全面的美国。

政治思想 孙中山 《建国方略》 《建国大纲》

杜语

线装书局编辑室

国内会议

北京大学纪念辛亥革命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155-165

2011-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