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拒请与申入:近代中国与万国电报公会

近代中国与万国电报公会之关系,经历了一个从拒请到申入的嬗变过程。19世纪七八十年代,面对西国的多次请入,清政府皆予拒绝;20世纪初年,清政府再受西国敦请时,态度开始发生变化,虽仍未加入,但已作入会打算;入民国后,交通部则积极谋划,终使中国于1921年初加入这一重要国际组织。并指出从根本上言,近代中国之于万国电报公会之态度,取决于自身的电报建设情状。19世纪GO及70年代初,当西方电报洪流汹涌冲击中国之时,除极少数趋新人士如李鸿章、沈葆祯、丁日昌等主张引入外,大多则坚决反对。直至70年代中后期,因日本犯台、并球等案发生,使得海疆一再出现危机,才为一些疆臣引入电报提供契机。李鸿章创设津沪线后,中国电报在80年代因中法战争的促动而有较大发展,但与欧美国家,甚至日本相比,表现出起步晚、建设缓慢等特征,因而无论是电线里程,抑或电报管理,其时皆显十分滞后。

电报事业 历史嬗变 思想观念 万国电报公会

夏维奇

复旦大学

国内会议

北京大学纪念辛亥革命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247-258

2011-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