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清朝”制造”的革命-以容闳为样本的历史解读
本文所指的革命主要为近代意义上狭义的以武装斗争来实现政权的更迭,辛亥革命还将这种革命赋予了民主共和的现代意义.这虽然是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艰苦努力的结果,但就本质视之,是鸦片战争以来晚清社会文化演进的必然.清朝为应对几千年”未有之变局”,举办洋务,客观上促进了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势力的崛起;而对维新运动的镇压,延误了改革;1901年后匆忙启动的新政,又使改革失控.清廷的倒行逆施,举措失误,为革命”创造”了良机.容闳作为近代第一位留美生,与晚清历史相始终,他与清朝的合作与分离,到最后投入辛亥革命,由一个典型的个案见证了清朝如何一步一步地自掘坟墓,”制造”革命。
辛亥革命 社会文化演进 容闳 政治思想
李喜所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59-365
2011-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