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同盟会与辛亥革命
1905年8月成立的中国同盟会是清末民初唯一领袖群伦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建立民国”的政纲涵盖了当时其他所有革命政团和秘密会社的宗旨,因此,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它按西方三权分立的原则建立的组织斗争系统也较其他任何团体严密,因而使它能领导和发动辛亥革命,并取得胜利.孙中山是同盟会的领袖,他的理想是要把中国建成一个与西方欧美列强”媲美”的资本主义国家.他具有精博的学识,远大的目光,专一不挠的革命斗争精神和宽宏大度的胸怀.但他的三民主义并不为其他领导成员如章太炎、黄兴、宋教仁等所接受,以致在同盟会内无法形成以孙中山为首的坚强领导核心.知识分子自以为是和不愿接受纪律约束的作风和一部分成员的小农意识,往往不顾大局,而流于意气之争.这些都加剧了同盟会的涣散.随着革命胜利的临近,许多成员争权夺利,腐化坠落,远离民众,加速了同盟会的蜕变.1912年3月同盟会活动由秘密变为公开后,最终成为一般的政党,逐渐丧失当年同盟会所具有的革命进取精神。
孙中山 同盟会 辛亥革命 政治思想
谢俊美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500-505
2011-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