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上海市体育公共服务政府购买的实践与启示

本研究结合上海市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现状,分析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机制形成的内外部动因,以上海市静安区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试点运行实践为例进行案例研究。研究表明:就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现状而言,来自政府的供给压力与人民群众的需求推动力,以及市场化的渗透力,使政府购买模式成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必然选择。目前上海市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有:对社会资源的利用有限,体育组织本身发育不健全;体育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供需矛盾持续存在;体育公共财政投入仍很紧张,市场化改革仍在探索中。对静安区的体育公共服务政府购买案例研究,发现:上海市体育公共服务政府购买行为的内部化趋势明显、购买程序不严谨,对法律等规范性文件依据不严密的现象普遍存在;缺乏系统的有效的监控评估机制和相关的服务标准的量化评价体系和指标,其服务监督结果的客观性和全面性仍有待于进一步认证;对于作为政府服务供给者的非营利组织而言,保障性配套供给的缺乏使得人才培养和人才留住仍然是一个难题。总之,在我国体育公共服务政府购买模式中,政府仍然扮演着重要的服务供给者角色,尽管政府己采取措施吸引部分社会体育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但由于此类组织力量和规模有限,缺乏市场竞争力,且大多与体育行政部门存在利益依附关系,具有浓重的行政色彩,这种行政影响力渗透到组织运作中的方方面面,影响并制约了其服务供给能力。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其实质是一种覆盖公共领域的政府社会管理服务职能,需要以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为宗旨,并在此基础上体现公共精神、回应公共需求。在公平公正的价值导向下,为了实现公共服务政府购买的良性循环,从政府角色的转变、服务供应方的选择、调整政府和供给方关系、广义的政府监管,以及制度环境的改善和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等方面,都对政府原有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和供给关系提出了挑战。

体育公共服务 政府购买机制 供求关系 职能转变

齐超

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0438

国内会议

第八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

成都

中文

28-28

2014-11-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