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臭氧系统去除难降解有机物过程中溴酸盐的控制
对比研究了UV/O3和UV-microO3工艺降解有机物过程中溴酸盐的产生情况,以探寻适宜的紫外-臭氧系统运行模式,使其能够在取得较高有机物去除率前提下控制溴酸盐浓度在标准限值以下.试验结果表明,UV/O3工艺处理60min对氯苯和苯胺的去除率分别为93.2%和98.2%,显著优于甲基叔丁基醚的去除效果(低于70%).但是,在去除甲基叔丁基醚过程中产生的溴酸盐浓度最低,仅为氯苯和苯胺去除过程中产生溴酸盐浓度的61.2%和55.1%.去除三种混合有机物水溶液时,有机物初始浓度的提高能够抑制溴酸盐的产生,但是需要延长反应时间以保证有机污染物去除效率,最终产生了更多的溴酸盐.在紫外-臭氧系统中,降低臭氧浓度对溴酸盐产生较对有机物去除能力具有更显著地影响作用,因此可通过降低臭氧浓度、延长反应时间来取得较高的有机物去除效率,同时保证溴酸盐浓度不超过标准限值.UV-microO3工艺不需要专门的臭氧发生器,而是采用紫外光激发空气产生低浓度臭氧.鉴于UV-microO3工艺能够取得较好的有机物去除水平,并具有出色的溴酸盐控制能力,当原水中存在溴离子尤其是溴离子浓度较高时,用UV-microO3工艺替代UV/O3工艺具有优越性.
饮用水处理 有机物降解 紫外光辐射 臭氧氧化 溴酸盐
吕锡武 赵光宇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江苏 南京,210096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106-113
2014-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