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盐-浒苔混凝处理纳米银-腐植酸的效能及作用机制研究
随着纳米银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纳米银进入水体中,对人类健康与环境造成潜在危害,因而迫切需要探寻有效去除水中纳米银的途径.浒苔是一种海洋生物,广泛分布在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本实验将浒苔提取液(Ee)作为一种新型助凝剂,与聚合氯化铝(PAC)复配,混凝处理含纳米银颗粒物(AgNPs)的模拟水样.考察了投药量,溶液pH值和投药顺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优选出了最佳混凝条件.通过混凝出水的Zeta电位测定探讨其混凝作用机理并采用Mastersizer 2000型激光粒度仪测定混凝过程中絮体粒径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纳米银混凝处理中,PAC与Ee复配的最佳投加量为2.0 mg/L PAC及0.2 mL/L Ee,最佳投加方式为PAC先于浒苔30s投加,且溶液的最佳作用pH为6.絮体特性实验的结果表明,Ee的使用可显著改善絮体结构,增大絮体的粒径及生长速度,破碎后的再生性能得到提高.但是产生的絮体较为松散,强度有略微降低.
铝盐 浒苔提取液 纳米银颗粒物 废水处理 混凝效果 絮体特性
赵爽 高宝玉 岳钦艳
山东省水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济南 250100
国内会议
常州
中文
87-96
2014-10-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