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什么是道德教育?涂尔干的启示

涂尔干认为学校的道德教育应集中在纪律精神、群体依恋和自主性三个要素,前两者体现了社会的一体两面,后者则是现代个体的特征,最终指向的是社会与个体的统一.这是他将”道德”视为”社会事实”进行研究的结果,也是回应当时欧洲社会现代转型所出现的个人失控与社会失范问题.他的研究路径对当前中国社会的道德教育研究深具启发性.仁、知、勇是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中的三个基本要素,其实现有赖于个人的价值自觉能力,最终诉求是”和而不同”和”天人合一”.但由于缺乏对超越于个人与人际关系的”社会”观念的强调,这种道德理想容易引发”私德”观念与实践.通过”差序格局”概念,可以看到当前中国的道德问题主要是”仪式化”和”理性化”的”利己主义”的社会盛行.从教育的角度,如想改善这一点,首先需要从根本上转变人们对”社会”,存在的认识.

道德教育 人际关系 价值自觉能力 涂尔干

王富伟

德育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2014年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344-357

2014-05-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