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国家礼乐教育相关问题辨析及启示
中国专业音乐教育源自周代国家的礼乐教育,为了国子之礼乐教育首先要对相关机构中的专业乐人实施教育,因此,周代国家礼乐教育面对两种人,一是专业乐人,一是国子.没有前者自身的教育也就无法完成对后者的教育.作为礼乐,既要把握乐德、乐语、乐舞,还要考量与多种礼制/礼俗仪式相须固化为用,以及不同乐制类型对应不同礼制仪式类型的丰富性,这是完整意义上的礼乐内涵.以社会和谐有序为目的的乐教意义正是建立在这样的礼乐观念之上.既往对周代礼乐教育更多关注周王室和国子,却忽略在《周礼》与《仪礼》中所表述的周王室之礼乐与诸侯国的相通一致性、承载礼乐群体亦应进行教育的层面.由此引发周王室之皇家礼乐机构与诸侯国礼乐机构究竟有怎样关系的思考,音乐本体与礼乐为用的探究.作为仪式性群体固化为用、且具有多类型性和多种风格的礼乐形态,在没有现代科技以为支撑的社会形态下,如何能够完成这种相通一致性亦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礼乐教育 音乐本体 专业乐人 国子群体 周代
项阳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0-18
2013-10-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