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试谈中医骨科的特色与发展

”小夹板固定”源于古希腊,不可能是中医骨科特色.”葛洪自属道家,但偶集方书,不闻治验”,不可能成为”开拓了中国骨科骨折小夹板外固定疗法的历史”的”创伤骨科创始人”.按照西医骨折间接愈合理论设想的”三期用药”乃是削足適履,不可能符合中医的理法方药要求,也不可能反映丰富多彩和光照千秋的中医骨科成就.其”受冷落”,乃是必然的.二期愈合并非唯一的骨折愈合方式;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医不可能窥其堂奥并得其精蕴;更遑论所谓”发展”.中医骨科特色有两点:”或用灵敏之手法,或用灵验之药品”.手法即”功夫”或按摩,数百年前传入法国,迄今为欧美”正骨”业者的鼻祖,仍很”热”,未曾被”冷落”;”灵验药品”五花八门,”而在奇特跌打药中,竟有在数小时内,将骨接好,翌日即能步履,一星期即完全平复者”.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应该首先还原中医骨科固有的本色,不应该再为”小夹板”论者所惑而贻笑大方.

骨科疾病 中医治疗 临床疗效

李维秀

国内会议

第三届中医特色诊疗国际学术交流会暨第六届手诊手疗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57-73

2010-10-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