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按压反馈技术对急诊科医生连续胸外按压的质量和按压后生理反应的影响
目的:心肺复苏术质量则是影响心搏骤停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急诊科医生是最常实施心肺复苏术的人群,但我国急诊科医生心肺复苏的质量到底如何以及实时质量反馈技术能否给急诊科医生带来益处却未见报道.胸外按压是心肺复苏术的核心关键操作.本研究旨在探讨胸外按压实时反馈技术能否改善急诊科医生胸外按压质量指标以及这种改善是否以恶化按压者生理反应为代价. 方法:随意抽取8名急诊科青年医师作为受试者,其中男性6人,女性2人,平均31.3±4.1岁,临床工作经验1年~8年不等.受试者均接受过心肺复苏术的培训,有心肺复苏的临床经验并且熟知本次测试的目标参数,即胸外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等. 结果:总体而言,尽管受试者都是有一定临床经验的急诊科医生,他们实施胸外按压的质量差异很大。实施常规胸外按压时,受试者的按压频率为131土12次/分,其中96.7%的按压频率超过,20次/分。平均按压深度为4.711.Ocm,其中97.1%的按压深度不足。受试者的综合符合标准率只有0.1。有胸外按压实时反馈指导时,受试者的按压频率有效控制在102土4次/分,明显低于常规按压时的131土12次/分(P<0.001),但是按压频率符合标准100-120次/分的比例却比常规按压时提高了近26倍,62.0%(58.3%,81.9%)vs.2.3%(0.2%.26.3%),P=0.025。同时,反馈按压时的平均按压深度比常规按压时显著增加,5.710.8cm vs.4.7±1.0cmP=0.003,按压深度符合5cm以上标准深度的比例也显著高于常规按压时,97.1%(34.0%,99.2%),vs.7.6% (0.3%,98.7%),P=0.036。反馈按压的综合合标率更是远高于常规按压时,56.5%(24.7%, 62.2%)vs.0.1%(0.0%,15.8%),P=0.012. 结论:没有实时反馈指导时,即使是有经验的急诊科医生实施胸外按压的频率还是普遍太快,而按压深度普遍不足。在实时反馈指导下,受试者实施胸外按压的频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平均按压深度显著增加,符合最新心肺复苏质量共识的比例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本研究还显示胸外按压反馈技术对胸外按压质量的改善并不以增加实施者的体力消耗为代价的。
心脏骤停 胸外按压反馈技术 按压质量 生理反应
管军 马林浩 陈坤 瞿金龙 常亮 林兆奋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急救科 200003
国内会议
西宁
中文
602-603
2014-08-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