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酶特异响应的含钆纳米粒作为MRI对比剂在大鼠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研究
目的:急性胰腺炎(AP)是一种严重的急腹症,起病急,症状重,并发症多,可使多器官受损,如诊治不及时,病死率较高.临床上常规诊断AP通常依靠血液生化指标和CT来判断,往往存在漏诊或误诊现象.在AP发病较早期,仅合成于胰腺的腺泡细胞中的脂肪酶水平显著升高,具有较高特异性,因此被多数学者认为是AP早期诊断中的最佳指标.MRI分子影像技术能反映细胞水平的功能改变,但目前缺乏毒性低、特异性高的分子探针.本研究建立并验证大鼠AP模型,合成被脂肪酶酶解激活的含钆纳米粒作为MRI分子探针早期诊断AP. 方法:使用化学合成法合成特异脂肪酶响应的含锐纳米粒Gd-DTPA-FA,采用tH NMR”质谱分析、红外干涉光谱仪、辐射仪(IRIS)和TEM对Gd-DTPA-FA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其化学结构,并行毒性检测;MRI监测其对比性能。 结果:体外部分:”H NMR、质谱分析、红外干涉光谱仪、辐射仪(IRIS)和TEM等均证实Gd-DTPA-FA化学结构正确;体外MRI证实Gd-DTPA-FA能被脂肪酶激活且具有良好的MR I对比剂活性;且体内、外实验均证实Gd-DTPA-FA具有低的细胞毒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AP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从AP6小时至12小时显著升高,之后逐渐下降。 结论:1.合成的Gd-DTPA-FA纳米粒具有低的细胞毒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MRI对比剂活性等特点;2.AP胰腺组织释放的脂肪酶可特异性激活Gd-DTPA-FA纳米粒,在MRI T1WI上显影,实现对脂肪酶水平的活体动态监测;3.Gd-DTPA-FA作为MRI分子探针,在MRI分子影像上可反映胰腺细胞的功能状态和胰腺组织的损伤程度,在AP发病1小时便可特异性早期诊断急性胰腺炎。新型靶向含礼纳米粒子Gd-DTPA-FA具有低细胞毒性,且能早期特异性识别AP的特性,可为临床诊断AP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望提高AP的早期诊断率。
急性胰腺炎 早期诊断 脂肪酶特异响应 含钆纳米粒 骨髓间质干细胞
张洪武 邓宇斌
广州市中山二路58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转化医学研究中心 510080
国内会议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十四届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免疫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会议
杭州
中文
100-100
2014-11-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