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磁共振成像对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子宫骶韧带形态学评估的初步探讨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扫描评估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患者骶韧带的形态学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对26例POP患者和4例非POP志愿者进行POP-Q分期及盆腔MRI检查,在静息相以T2加权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 weighted Fast Recovery FSE)进行轴位扫描,分别测量并比较上述两组骶韧带位置、厚度和骶韧带信号强度的差异以及不同脱垂部位、程度患者骶韧带的差异. 结果:与非POP组比较.26例POP患者的骶韧带在MRI轴位图像中可辨识的最下方位置为坐骨棘下方(-6.00±8.42)mm,双侧骶韧带止点至骶尾骨中线的距离分别为(57.95±10.75)mm、(48.10±9.3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左、右侧骶韧带厚度分别为(29.80±10.05)mm、(3Q 60±9.5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左=0.499.P右=0.212).其中25例POP患者骶韧带止点(96.2%)位于骶棘韧带/尾骨肌复合体上.POP患者中仅阴道前壁脱垂程度与年龄(β=0.432)及双侧骶韧带信号强度(β左=0.405,β右=0.456)相关. 结论:POP患者子宫骶韧带起止点存在变异,右侧长于左侧,其整体下移而在矢状位上延伸距离、厚度未改变;MRI中骶韧带区域信号强度可能成为评估AWP患者骶韧带损伤程度的新方法.

盆腔器官脱垂 磁共振成像 骶韧带 形态学特征

谢冰 尚诗瑶 武靖 刘伟 苗娅莉 孙秀丽 杨欣 洪楠 王建六

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 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放射科

国内会议

第十届北京大学女性盆底重建与微创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333-336

2014-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