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狭窄的评估与干预时机
大部分自体动静脉内瘘通路功能丧失的原因是血管非血栓性狭窄,其病理特征为血管内膜纤维肌性增生,是血管组织对损伤病理反应过程的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内瘘血流量不足,最终可导致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和闭塞。NKF-K/DOQI血管通路的临床实践指南10和11对动脉一静脉移植物内瘘和自体动脉一静脉内瘘监测评估提出了详细建议。1、检查(物理检查):每周对内瘘进行视诊、触诊,检查动脉端、静脉端、中段(移植物)的搏动和震颤,评价透析充分性的动态变化。2、监测(辅助检查):经常监测内瘘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以早期发现狭窄,及时处理可以延长内瘘使用寿命,减少血栓发生率。3、诊断试验。文章最后对内瘘狭窄的早期预防,介入或外科治疗时机进行了简述。
动静脉内瘘狭窄 病理诊断 临床干预时机 血液透析
吴雄飞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肾科 重庆,400038
国内会议
2014年全军肾脏病学专业委员会暨牡丹江市肾脏病学分会学术年会
牡丹江
中文
85-86
2014-08-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