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辅助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PEDro、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1SI Web of Knowledge、OVID、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机器人辅助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检索已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3年3月.2名独立的研究人员依据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方法,对纳人文献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估及资料提取,对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合并分析.统计分析采用RevMan 5.1软件和GRADEprofiler3.6软件. 结果:共纳入29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6个主要结局指标的结果显示:机器人辅助训练4周后,脑卒中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总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95%CI)的值分别为4.75(-0.17,9.67)”;训练大于4周及随访第3个月时,脑卒中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总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95%CI)的值分别为6.50(1.67, 11.33)和9.65(5.21,14.09)”;训练小于6周,脑卒中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近端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95%CI)的值分别为1.38(0.52,2.23)”;训练小于6周,脑卒中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远端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95%CI)的值分别为1.75(-2.63,6.14)”;训练小于等于6周,脑卒中患者的改良痉挛评价量表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95%CI)的值分别为0.21 (-0.58,1.00)”;依据GRADE系统推荐分级方法,评价机器人辅助治疗4周、大于4周的Fulg-Meyer运动功能量表总的评分及小于等于6周的MASs评分的结局指标属于极低质量,随访3个月时的Fulg-Meyer运动功能量表总的评分和治疗小于6周的Fulg-Meyer运动功能量表的近远端评分的结局指标属于低质量. 结论:现有研究表明,机器人辅助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尤其是肩肘关节的运动功能.但由于目前临床研究较少,研究对象样本量小,患者功能状态不一,所用机器人设备不一、结局指标评价方式及评估时间不一致等因素的干扰,所以仍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试验设计更完善的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验证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功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
脑卒中 上肢功能障碍 机器人辅助训练 康复效果 系统评价
郭佳宝 朱毅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国内会议
兰州
中文
632-645
2013-08-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