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单眼弱视模型大鼠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针刺防治视觉剥夺效应的电生理学机制. 方法:健康15d龄long Evans大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模型组(MD)和针刺治疗组(MDT),每组6只.采用单侧眼睑缝合的方法建立剥夺性弱视动物模型;治疗组选取”晴明”、”承泣”、”球后”、”攒竹”四穴针刺,双侧交替使用,每日针刺一侧穴位,共14天.观察针刺对不同空间频率下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结果:在2×2、4×4、8×8三种不同空间频率(SF)下,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出现明显的剥夺效应,P1峰潜时延迟(P<0.001),N1-P1波幅值降低(P<0.001);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其P1峰潜时显著提前(P<0.001),N1-P1波幅值升高(P<0.001),但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N、MDT组大鼠均在SF=4×4时,N1-P1波幅值达到最高,在此空间频率下鼠眼的分辨能力最佳,表明这可能是大鼠视觉系统的最佳空间频率. 结论:视觉系统在敏感期内具有明显的电生理可塑性,针刺治疗可调节视觉剥夺所导致的视反应的抑制与迟缓,从而拮抗剥夺效应.
单眼弱视 视觉剥夺效应 针刺疗法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电生理学机制
严兴科 马重兵 朱田田 刘安国 董莉莉 王军燕 盛雪燕
甘肃中医学院 针灸推拿系 甘肃兰州 730000
国内会议
兰州
中文
970-976
2013-08-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