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核电站运行前周围农业环境的放射性本底调查
1985年与1987年两次对运行前大亚湾核电站周围50km半径范围内宝安、东莞、惠阳、惠东等地40个测点的土壤、生物和水中放射性本底及γ外照射空气吸收剂量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土壤上下层间总放射性变化下大,但点间变化较大,表层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40>K><”232>Th><”238>U><”226>Ra;人工放射性核素<”137>Cs点间变化很大,平均值为4.16Bq/kg.变化范围是0~15.3Bq/kg水样中总β含量为1.75~1148.8Bq/kg,海水>水库水>江河水>山水;生物样品鲜样中总β含量为5.2~903·3Bq/kg,其中稻草>花生仁>花生壳>稻谷壳>鱼骨>叶菜(青菜>生菜)>大米>肉类(猪肉>鸡)>鱼肉>牛奶>蛋类>(鸭蛋>鸡蛋)>甘蔗;生物样品中总a含量为0.05~283. 6Bq/kg,其中稻草>花生壳>鱼骨>稻谷壳>花生仁>蛋类>叶菜>大米>甘蔗>肉类>牛奶;γ外照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室内略高于室外,其变动范围是111~178nGy/h
放射性本底 大亚湾 核电站
商照荣 侯兰欣
大学放射同位素研究所 农业科学研究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北京)
国内会议
深圳
中文
1~8
1998-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