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清朝北方的水稻种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则是农业的基础.清前期的康熙皇帝自觉不自觉地懂得粮食生产在农业生产中的头等重要地位,因而注重发展粮食生产.他鉴于明代全国粮食“稻居什七,而米(小麦)、牟(大麦)、黍、稷居什三”的历史经验,除了在南方大力推广双季稻的种植外,还大力提倡在北方种植水稻,以解决当时已经形成人多田少、地不足养的民生问题.于是出现康熙、雍正,乾隆年间(1662-1795)北方不少地方种植水稻的新局面,使清前期全国农业生产得到发展,解决全国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水稻产业 种植模式 生产效率 清代

黄启臣

中山大学历史系

国内会议

第10届东亚农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广州

中文

487-492

2010-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