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康熙御稻的再认识
康熙帝发现丰泽园内稻田中的早熟变异稻穗,将它单独藏,单独种植,以相当于现在的“单株选育法”育成了良种“康熙御稻”.相关的研究,前人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其培育、推广及效果作进一步的分析.认为:当时的御稻种是在“玉田稻”的基础上培育出来的,应为粳稻.传种近三百多年后,御稻会发生变化,后来北京一带的御稻在性状上虽然与“康熙御稻”有所不同,但仍应为其后代.至于推广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可归为试验结果与生产实践之差距、生产条件的限制、御稻品种能否适合普通百姓,尤其是,美洲高产作物传入和推广,是比御稻更有效的解决当时中国人吃饭问题的途径.
康熙御稻 培育模式 技术推广 生产能力
魏露苓
华南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512-517
2010-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