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对比格犬胃腧穴区真皮层微血管舒缩活动的影响
目的:观察丙泊酚-异氟烷静脉注射-吸入复合麻醉(简称”静吸复合麻醉”)和速眠新Ⅱ肌肉注射麻醉(简称”肌注麻醉”),对比格犬胃腧穴区真皮层微血管舒缩活动的影响.方法:6-12月龄比格犬10只,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和肌注麻醉组,以胃腧穴为监测穴位,分别于麻醉前和麻醉后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两组比格犬真皮微血管舒缩活动波形图,计算、分析麻醉前后其频率和振幅的变化.结果:麻醉前,比格犬胃腧穴区真皮微血管舒缩振幅为28.46±1.89 PU,频率为11.80±0.61次/mim静吸复合麻醉组振幅为30.90±3.12PU,频率为26.68±0.46次/min;肌注麻醉组振幅为30.30±2.21PU,频率为18.65±1.25次/min.方差分析显示,两组犬胃腧穴区真皮微血管舒缩振幅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频率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麻醉后两组频率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丙泊酚-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和速眠新肌注麻醉均能显著提高犬胃腧穴区微血管舒缩的频率,且前者提高作用强于后者,速眠新Ⅱ肌注麻醉犬更适合于研究腧穴区皮肤微血管舒缩活动特性.
比格犬 胃腧穴区 真皮层微血管 舒缩活动 麻醉作用
王冠楠 张涛 穆祥
北京农学院兽医学(中医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06
国内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暨2014年学术年会
呼和浩特
中文
467-471
2014-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