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ITP2010方案诊治住院儿童新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重庆单中心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ITP2010方案诊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住院儿童新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优化ITP路径方案及评估预后提供临床数据和参考. 方法:根据卫生部ITP临床路径要求,结合临床儿童TIP实际诊治现状,研究制定了儿童新诊断ITP临床路径方案--ITP2010路径方案.按照方案对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住院的430例新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进行诊治,分析总结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效果,运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重庆单中心共入组患儿430例,男性272例,女性158例,男女比例≈1.72:1,中位年龄16.5个月,均符合ITP诊断标准,月都是新诊断ITP。所有患儿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皮肤出血表现,就诊时外周血血小板中位数为9X109/L,(0-52x109/L)。单用激素者280例(65.1%)、单用IVIG者3例(0.7%),激素+IVIG联合治疗者122例(28.4%),对症治疗者25例(5.8%)。 结论:ITP2010方案是一种有效、可行的疾病管理模式,而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和病毒抗体阳性是影响疗效的高危因素,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越短及病毒抗体阴性的患儿疗效较好。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诊断标准 临床治疗 预后评估

于洁 綦娜 崔颖慧 宪莹 肖剑文 苏庸春 温贤浩 管贤敏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 400014

国内会议

第十七届全国小儿血液病学术会议

广州

中文

110-111

2014-05-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