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血小板增多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进一步了解巨核系的造血调控,并探讨其临床干预指征及方案. 方法:对171例继发性血小板增多(RT)患儿进行临床观察,观察其临床表现、病因分类、并发症及转归,对持续增高>3个月者行相关基因检测排除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结果:本病以3岁以内婴幼儿多见,占64.4%(110/171).主要病因包括:急慢性感染,风湿性疾病,急性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肿瘤,反跳性血小板增多等.急性感染在婴幼儿中占82.7%,3岁以上患儿以自身免疫病、反跳性血小板增多多见.除原发病临床表现外,无出血或血栓症状.随病因解除血小板多在7d~3个月内恢复正常. 结论: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病率及病因呈明显年龄分布特点,婴幼儿多见,病因以感染为主,而3岁以上儿童以自身免疫病较常见。患儿骨髓巨核系增生活跃,小巨核细胞增多,淋巴样小巨核细胞检出率增多。本症呈良性经过,未见血栓或出血并发症。治疗以积极寻找病因,去除原发病为主。
儿童血小板增多症 发病机制 年龄结构 临床治疗
李君惠 刘嵘 胡涛 师晓东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100020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127-128
2014-05-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