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小板参数及血小板膜糖蛋白的研究
目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最常见的儿童恶性肿瘤,出血是威胁其生命的重要因素.目前,关于ALL血小板功能的研究甚少,对其出血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旨在探讨ALL时血小板活化状态及功能的变化,为ALL的早期诊断、病程演进及疗效判断提供依据. 方法: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FCM微量全血法检测ALL患儿19例(ALL组)、ALL诱导缓解治疗达完全缓解患儿15例(ALL-CR1组)以及外科择期手术患儿15例(正常对照组)的血小板参数(PLT、PCT、MPV、PDW)、网织血小板百分率(IPF%)、网织血小板绝对值(IPC)、颗粒膜糖蛋白(GMP140,CD62P)、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 结果:(1)ADP激活前,ALL组CD62p.PAC-1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组ALL-CRl组PAC-1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低于ALL组(P<0.05);ADP激活后,ALL组CD62p,PAC-1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AC-1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于ALL组(P<0.05); 结论:(1)ALL初诊未治患儿外周血小板存在较高水平的活化,提示血小板活化与白血病细胞相互作用可能是ALL患儿存在广泛浸润、出血的原因之一:(2)从L初诊未治患儿的血小板体积减小,PLT,IPC降低,ADP激活后CD62p,PAC-I的表达下降,提示ALL患儿在血小板数量减少的同时可能仍存在血小板功能的异常;(3)应用FCM微量全血法检侧IPF%.IPC,CD62p,PAC-I的变化,为ALL的早期诊断、病程演进及疗效评估提供依据,亦为临床是否预防性输入血小板或使用巨核细胞刺激因子提供依据。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病理机制 血小板活化状态 血小板膜糖蛋白
黄喆 刘文君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一科 646000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146-147
2014-05-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