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培门冬酶与左旋门冬酰胺酶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安全性观察

目的:比较培门冬酶(PEG-ASP)与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ALL患儿都使用CCLG2008方案规范诊治;在VDLD方案中使用培门冬酶治疗85例次(A组);使用左旋门冬酰胺酶202例次(B组).使用PEG-ASP与L-ASP治疗后1周后检查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淀粉酶、心肌酶谱、心电图和腹部B超,临床观察和检测使用PEG-ASP与L-ASP后脏器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所得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两组均无1例发生致死性不良反应。A组与B组发生转氨酶升高、总胆红素增高、血清总蛋白降低等肝功异常者分别为17例次(20%).50例次(25%). 结论:PEG-ASP过敏反应发生几率明显低于L-ASP;PEG-ASP发生不良反应的程度轻,安全性较高,且使用次数少、可减少穿刺痛苦。培门冬酶可代替L-Asp成为ALL VDLD联合化疗方案的首选药物。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化学治疗 培门冬酶 左旋门冬酰胺酶 安全性

黄志伟 宋丽 姬牧远 韦若颖 裴文婷 李府

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血液科 250022

国内会议

第十七届全国小儿血液病学术会议

广州

中文

147-148

2014-05-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