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123例临床及预后分析
目的:总结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反应及转归,以期更好地规范治疗,进一步改善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7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3例NHL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点,化疗方案采用中国小儿肿瘤协作组NHL化疗方案和LMB96方案,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采用Kaplan-Meier方法比较不同类型NHL患儿的预期3年累积生存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NHL预后的因素. 结果:(1)儿童NHL中位发病年龄为9.04(1.33-15.50)岁,男性患儿多见,男女比例2.97:1,其中成熟T细胞NHL患儿中位发病年龄10.96岁,明显大于成熟B细胞患儿的中位发病年龄8.33岁(P=0.005);(2)本组122例NHL中中Burkitt”s淋巴瘤最常见,共45例(36.59% ),其次分别为T淋巴母细胞性琳巴瘤(31/123,25.20%),间变大细胞淋巴瘤(11/123, 8.94%)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6/123, 4.88%). 结论:儿童NHL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学类型与成人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成熟B细胞肿瘤预后较好,而成熟T细胞肿瘤预后差,LDH水平是NHL患儿发生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 病理机制 临床治疗 预后因素
郭霞 朱易萍 高举 李强 贾苍松 周晨燕 杨雪 陆晓茜 万智 艾媛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 成都,610041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349-350
2014-05-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