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肝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分析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在诊疗前后变化的研究
目的:分析肝母细胞瘤患儿初诊时各实验室指标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探讨其对肝母细胞瘤诊疗的预警意义及监测意义. 方法:总结本院儿科2006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经病理和(或)影像学确诊70例肝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1)应用寿命表法计算全体患儿的总体生存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分期、病理分型、发病年龄等患儿之间的预后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Kaplan-Meier法分析Ⅲ期与Ⅳ期患儿生存时间的差别以及是否有肝内转移对预后的影响;(2)分析70例肝母细胞瘤患儿初诊时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甲胎蛋白(AFP)的变化对预后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在肝母细胞瘤诊疗过程中的临床意义. 结果:随访至2014年2月,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17个月,1年生存率为97%.3年生存率为77%,5年生存率为68%。 结论:肝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早明确诊断及分期,积极手术及规范化疗有利于改善患儿预后;年龄、病理分型、分期、初诊时PLT变化、是否伴肝内转移为影响肝母细胞瘤患儿预后的独立因素。
儿童肝母细胞瘤 实验室诊断 临床治疗 预后因素
陈莉萍 张伟令 张谊 王一卓 黄东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100730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378-379
2014-05-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