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头颈部恶性淋巴瘤22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儿童头颈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分析儿童头颈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儿童头颈部恶性淋巴瘤的发病、诊断、治疗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3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收治的22例经病理确诊的头颈部恶性淋巴瘤患儿存档病例.根据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肿瘤原发部位、转移部位等,对发病特点、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及其对治疗、预后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临床特点:男:女为1.44:1,发病年龄1-4岁占31.8%,5-9岁占50.0%,≥10岁占18.2%。根据淋巴瘤国际分期标准:Ⅱ期占36.4%,Ⅲ,Ⅳ期占63.6%.(2)原发部位:颈部淋巴结3例(占13.6%),头颈部结外19例(86.4%),19例原发头颈部结外:咽淋巴环占42.10fo(8/9),眼眶内占42.1%(8/19),鼻腔占15.8%(3/19)。 结论:头颈部淋巴瘤以NHL为主,尽管儿童NHL临床进展快,晚期预后较差,但如果病理诊断及时准确,临床分期和各种危险因素评估细致,根据不同组别实施不同强度和疗程的治疗方案,采取综合治疗方案,仍可提高其临床缓解率及生存期.
儿童头颈部恶性淋巴瘤 发病机制 诊断标准 临床治疗 预后因素
李苹 张伟令 黄东生 张谊 王一卓 朱霞 胡慧敏 洪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 100176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380-381
2014-05-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