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儿童重症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16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血液病治疗过程中出现血流感染的原因及治疗对策. 方法:收集2007年1月2日至2009年9月7日住院发热的儿童血液病患者血培养结果,分析儿童血液病血流感染发生率、病原菌特征及相关因素.住院患者共2368例次,抽取血培养766份,其中血培养阳性共173份,剔除同一患者同次感染多次阳性结果3份及临床考虑为污染的结果3份,可分析血培养阳性结果共167份. 结果:住院患者确诊血流感染率为7.1%(167/2368),血培养阳性率为21.8%(167/766)。血流感染发生率1613例次ALL患者中发生血流感染95例,450例次ANLL患者发生血流感染61例,通过进行Χ2检验提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血流感染的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结论:AML较ALL患儿易发生血流感染。ALL合并血流感染多出现在诱导治疗及复发后诱导治疗阶段,AML治疗过程中出现血流感染易发生在诱导疗程后,及随着化疗疗程的增加,感染发生率显著增加。血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多见。常见的感染途径是消化道与呼吸道。血流感染的发生与粒细胞绝对值负相关,与化疗中长时间应用激素正相关。早期对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治疗可降低血流感染的并发症及死亡率。

儿童重症血液病 血流感染 临床治疗

张家源 陈玉梅 邹尧 张丽 阮敏 陈晓娟 刘天峰 刘晓明 竺晓凡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儿科 300020

国内会议

第十七届全国小儿血液病学术会议

广州

中文

409-410

2014-05-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