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儿童黑热病并皮肤损害2例报道

目的:通过两个病例认识黑热病皮肤损害. 方法:对2例黑热病并皮肤损害患儿的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方法进行了介绍。 结果:病例1.2周后再次入院行锑剂治疗时右手无名指肿胀己自行消退,皮肤破损恢复。再次给予葡萄糖酸锑钠等治疗6d疗程结束,临床痊愈。病例2,第2次葡萄糖酸锑钠(6d)治疗,皮肤坏死得以控制,已成功行植皮手术。 结论:黑热病(kala-azar)是由利氏曼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临床上以长期不规则发热、消瘦、进行性脾脏肿大、为特征,骨髓涂片可见到利杜体。皮肤型黑热病,是一种慢性损害的皮肤病。所述两例患者均在采血后合并皮肤损害,之所以推断皮肤损害与黑热病有关,依据如下:(1)上述两例病例的皮肤损害均在无菌针采血后发生;(2)对病例2患者住院同期病人进行调查后发现,所有的血液病患者,甚至粒细胞缺乏症患者也未发生过股静脉或末梢采血后皮肤感染;(3)对同期住院病人的采血针、注射器等进行器械培养,结果均为阴性。(4)两例患者的皮肤损害经抗生素等抗感染等治疗均无效,但给予锑剂2个疗程治疗后皮肤损害均明显好转,病例1皮肤损害自愈。分析上述两例病例可能本身即存在黑热病皮肤浸润可能。提醒临床工作中对于黑热病患者应尽量减少针刺等有创性操作,从而减少皮肤损害的发生。

黑热病 皮肤损害 临床治疗 儿童患者

郝国平 王静

山西省儿童医院血液科 太原,030013

国内会议

第十七届全国小儿血液病学术会议

广州

中文

416-417

2014-05-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