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其在脑卒中后康复中的应用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颖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它可以显示大脑的白质纤维和白质纤维束,并对其进行观察、追踪和评价.弥散张量成像技术从大脑白质变化方面反应康复的过程,对于研究神经疾病尤其是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康复提供重要的的理论依据. 中国学者联合应用血氧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L)和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纵向观察视觉通路病变的皮质功能和白质纤维结构的动态变化,探讨病变后恢复期脑功能和结构重组的特点。弥散张量成像三维纤维束显示4例枕叶视中枢病变患者患侧视放射纤维部分中断、纤细,并可见移位,部分各项异性值均明显下降,治疗后视放射纤维束有一定程度恢复,部分各项异性值增加。血氧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病变组患者双眼刺激视皮质激活体积较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复查,刺激的皮质激活像素数增多,激活区扩大。结果提示BOLD-fMRI联合DTI从皮质功能和纤维解剖方面设释了病变的发展及康复过程,可帮助了解视觉通路病变后皮质功能区的重组。

脑卒中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神经功能 医学康复

赵世君 李月春

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014040 内蒙古

国内会议

2014`中国脑卒中大会

北京

中文

200-201

2014-05-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