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声像图特征及误诊分析
本文探讨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IGM)的声像图特征和误诊原因,以提高超声对IGM的诊断率.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3年1月在医院住院且术前超声检查后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IGM患者的超声表现,观察记录病灶部位、大小、纵横比、内部回声、边界、形态、边缘、周围有无高回声晕、内部有无点状强回声与后方回声等,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病灶血流丰富程度并结合临床资料总结其声像图特征,将其分为3型:结节型(<3cm)、团块型(≥3cm)与表现为窦道开口于皮肤或沿着导管方向分布的管样低回声的窦道管样型,最后检查腋窝淋巴结有无肿大并统计分析其超声误诊情况及各分型误诊率.研究表明,IGM好发于育龄期经产妇,超声易误诊为乳腺癌,但其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超声科医师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详细检查,密切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可提高本病的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
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 超声诊断 声像图特征 临床应用
黄丹凤 林礼务 何以(敉) 薛恩生 陈志奎 俞丽云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超声科 350001
国内会议
2014中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暨第八届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年会
北京
中文
287-288
2014-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