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分期的应用研究
本文探讨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在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分期中的应用价值.40例患者中29例为双侧颈总动脉受累,6例为单纯左颈总动脉受累,5例为单纯右颈总动脉受累。二维超声结果显示活动期组颈总动脉外径与内膜厚度均大于非活动期组(8.6mm Vs 5.Omm,2.14mm Vs 1.60mm,p<0.05);超声造影显示活动期组增厚的管壁及内膜上可见大量造影剂光点进入,非活动期组增厚的颈动脉管壁及内膜上则仅可见稀疏的造影剂光点进入或没有造影剂光点进入。活动期组的EI、DPI均高于非活动期组(78.5dB Vs 32.8dB,95.OdB Vs 47.9dB,p<0.05),达峰时间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EI,DPI的AUC分别为0.86、0.72。EI对TA的临床诊断界值为60.2dB。 超声造影技术用于TA患者病变颈动脉管壁内新生血管的评价,间接说明TA病变颈动脉管壁增强情况与管壁厚度和疾病的活动状态向存在联系。因此,超声造影在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分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多发性大动脉炎 超声造影诊断 临床应用
刘月 冷晓萍 姜双全 李守强 田家玮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科 150086
国内会议
2014中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暨第八届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年会
北京
中文
334-335
2014-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