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评估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评估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7月脑梗塞患者40例,男2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1.2±12.4岁,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共检出颈动脉斑块68个.所有患者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肝肾功能代谢性疾病.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上述斑块进行弹性评分及计算血液与斑块的弹性应变率(Strain Ratio,SR)比值.每例患者每日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阿司匹林75mg进行稳定斑块治疗,3个月后复查彩超进行弹性评分及计算血液与斑块的弹性比值(B/A),同时监测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 结果:(1)治疗3月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所有低回声斑块弹性评分均为1分,治疗3月后斑块成等回声或不均质回声,弹性评分达到2-3分,差异较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治疗3月后血液与斑块的弹性比值(B/A)较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通过评分法和比值法对斑块的硬度进行评价,从而判断斑块的稳定性,对临床稳定斑块治疗疗效的观察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颈动脉粥样斑块 稳定性评估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 临床价值
宋焱 奏信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 241001
国内会议
2014中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暨第八届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年会
北京
中文
363-364
2014-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