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表现,以期提高对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认识超声诊断率.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57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 结果:57例非肿块型乳腺病变中,恶性病变39例(68.4%),非恶性病变18例(31.6%).42例(73.7%)病变表现为片状低回声区,12例(21.1%)病变表现为含散在微钙化的片状低回声区,3例(5.3%)病变表现为散在或簇状分布的微钙化,后方伴或不伴声衰减.超声诊断的准确性为68.4%,敏感性为94.9%,特异性为11.1%,阳性预测值69.8%,阴性预测值50.0%.导管内癌微钙化比例(47.1%,8/17)显著高于浸润性导管癌(18.8%,3/19)(X2=4.918,P<0.05).恶性组腋下异常淋巴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恶性组(X2=4.503,P<0.05). 结论:非肿块型乳腺病变多以含或不含微钙化的片状低回声及微钙化的形式表现,超声诊断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很低。病变内部微钙化的存在对于导管内癌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腋下是否存在异常淋巴结对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乳腺肿瘤 非肿块型 超声检查 鉴别诊断

王知力 万文博 李楠 罗渝昆 唐杰

解放军总医院超声诊断科 100853

国内会议

2014中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暨第八届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年会

北京

中文

406-407

2014-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