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依R菌菌株培养特性、豚鼠致病性及患者临床特征的研究

目的:通过依R菌菌株培养特性、豚鼠致病性及患者临床特征等不同角度的研究,希望不断提高对依R菌生物学特性的客观全面认识,并希望展开相关问题学术争鸣(探讨). 方法:1.实验菌株及病例来源:实验菌株及病例来源于重庆市肺科医院救治患者,H37Rv标准株来源于国家生物制品鉴定所.2.依R菌菌株培养特性:(1)传代培养:采用L-J法,对依R菌(1219株和b858株)在有R和无R条件下进行单细胞菌菌悬液的传代接种培养4次,观察依赖现象的体外培养稳定性(菌液10-3mg/ml、0.1ml平行接种在R50、100和250 ug/ml和对照L-J培养基中,370C培养至少1个月,延长培养时间,菌落生长的差异性可更突显).(2)生长曲线:采用3D分枝杆菌全自动培养系统,对依R菌(1219株和b858株)、耐R菌(383株)和H37Rv标准株,分别进行有R和无R平行培养,观察其生长代谢(生长曲线)差异(菌液10-2mg/、0.1ml平行接种在R4和R ug/ml和对照7H9液体(10ml/瓶)培养瓶中,370C培养42天,分析比较生长曲线特征).3.依R菌对豚鼠的致病性:对依R菌(1219株和b858株)攻毒豚鼠动物模型7周解剖肝、脾、肺脏器原始图片(依赖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的动物实验研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年9月第29卷第9期部分公开)进行致病性盲法评价,其主要指标:脏器的大小、颜色和均一性、表面光滑性和病变特征(大小、颜色、数量、分布特征等.4.患者临床特征:对依R菌(1219株和b858株)患者进行临床追踪,统计分析病史资料(包括菌株常规药敏结果等). 结果:依R菌菌株培养特性、豚鼠致病性及患者临床特征. 结论:不同耐药性(典型)临床依R菌株,在不同方法体外培养特性、豚鼠致病性和患者临床特征等方面对利福平药物依赖性显示的表现趋势相似,其依赖药物的浓度、依赖性表现程度和传代稳定性程度有差异可不同.

脾结核 利福平药物 依利福平菌株 培养特性 致病性 临床观察

钟敏 李同心 黎友伦 张西雁 王易伟 陈耀凯

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结核病实验室

国内会议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2013年学术大会

重庆

中文

268-270

2013-07-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