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不同结构对绿竹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年龄与密度结构调控是竹林丰产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本文以浙江南部绿竹笋用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3种年龄结构(1年生:2~3年生分别为1:1、2:1及3:1)和3种丛密度结构(6株·丛-1、9株·丛-1及12株·丛-1)对竹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定了年龄和密度结构,为该区绿竹笋用林生产经营中母竹留养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表明:(1)年龄结构以1年生:2~3年生为2:1时绿竹鲜笋产量最高,达到10 208.33 kg·hm2,分别比年龄结构为1:1及3:1林地的绿竹鲜笋产量高3 901.85kg·hm-2和2 138.89 kg·hm-2;不同年龄结构的绿竹笋营养成分之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但是年龄结构为2:1林地的绿竹笋含水率、还原糖和粗蛋白质含量较高,粗脂肪及单宁含量较低,因而其竹笋品质较好.(2)密度结构以9株·丛-1的竹林结构最佳,其所对应的竹笋产量最高,而且竹笋还原糖、粗蛋白质、粗纤维含量最高,与6株·丛-1和12株·丛-1竹林结构对应的竹笋营养成分之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绿竹笋 密度结构 年龄结构 生产能力 品质评价

官凤英 范少辉 刘碧桃 刘广路 苏文会 蔡春菊 漆良华

国际竹藤中心 竹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02

国内会议

第一届中国竹藤资源利用学术研讨会

安徽霍山

中文

132-136

2013-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