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构件含水率及其沿不同梯度的变化规律
研究毛竹不同构件的含水率及其沿着不同梯度的变化规律,对于预测毛竹构件的含水率和估算其生物量及其碳储量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以皖南毛竹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多重比较等方法对毛竹各构件含水率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其沿着年龄、海拔和种群三个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皖南毛竹不同构件的含水率存在明显差异,最大的是竹蔸(55.51%),其次是竹叶、竹鞭、鞭根、蔸根、竹杆、竹枝;地上部分的平均含水率(45.76%)略小于地下部分(52.16%);皖南毛竹大部分构件的含水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小,且与年龄具有很好的幂指数关系(鞭和鞭根除外);各构件含水率与海拔梯度、种群密度之间没有显著的密切关系,但在这两者的影响下大致都呈“S”型变化趋势.
毛竹构件 含水率 分布规律 数值分析
王晨 郭起荣 石雷 王冬良 李占东 段文军
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合肥 230036 国际竹藤中心,北京 100102
国内会议
安徽霍山
中文
180-186
2013-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