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善书局与善书刊印及传播--以上海翼化堂善书局为例(1933-1937)
善书可以简单理解为劝善戒恶的书籍,是中国传统社会独有的文化构造.尤其是在中华帝国晚期,善书在社会诸阶层中间流传而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有关中国善书的研究也因此得以较早展开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其中不乏对善书刊印及传播的研究论述.不过近代的善书刊印与传统时期并不相同,相当明显的表现可以善书局的出现为例证,后者担负了大量的善书刊印及传播的功能.特别是在辛亥革命以后,逐渐推向高潮的近代道德革命中,善书局与善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即以上海翼化堂善书局为例进行讨论——考虑到资料原因,主要集中讨论1933-1937年的情况.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出现及其与传统善书刊刻及传播的关系,以及如何评估在此社会机制下的实际效应,甚至是对诸如道德革命等社会思潮的影响等,是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
善书局 刊印工作 文化传播 近代道德革命
朱新屋
厦门大学历史系
国内会议
武汉
中文
193-205
2011-11-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