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南阳盆地农村经济的衰变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南阳盆地的农村经济呈以下特点:1.农村土地高度集中;2.公产、庙产、族田在农村经济中的比例较低;3.农户数量及耕作面积比例失衡。南阳盆地农村经济衰败是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枢纽地位丧失;2.南阳政局动荡不安;3.匪患严重扰乱农村经济生活。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南阳盆地农村经济进一步衰败,农村经济边缘化、社会生态的失衡、愈演愈烈的“盗匪”等因素加剧了农村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影响农民生活,造成了农村人口大量逃亡,土地荒芜严重,交通秩序严重破坏,农村副业由盛至衰,商品流通陷于停滞状态,农村社会秩序完全崩溃。
地方农村经济史 历史演变 商品流通 生态失衡
林万成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国内会议
武汉
中文
416-423
2011-11-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