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下游稻作起源研究的新进展
长江下游地区最近几年围绕稻作农业起源问题,结合考古发掘工作,开展了实证性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发现了距今9000-11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稻作遗址;揭示了史前水稻在栽培环境中的驯化历程;发掘了河姆渡和良渚文化史前的稻作农耕遗迹,研究了史前稻作农耕生产方式、生产力水平,以及该地区稻作农耕发展的地理特点与全新世环境变化的关系.综合最近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到:长江下游地区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栽培稻驯化历程和稻作发展过程,是栽培稻和稻作农耕文化的起源之一;稻作农耕从山地丘陵向水网平原地带发展的地理特点与全新世海平面下降有关;平原地带的史前稻作开始于开垦湿地草原,具有大面积、没有完善的灌溉系统,耕作粗放、生产力水平较低等农耕特点,可能是火耕水耨的原始形态。
稻作农业 农耕遗迹 生产方式 生产力水平
郑云飞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1-8
2010-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