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0世纪50年代苏北地区农业“旱改水”推广的行政措施

新中国建立以后,苏北地区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为旱地改水地、种植水稻创造了基本条件,土改之后的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以及个体经济向集体经济的转变,则为旱改水的推广提供了组织管理方面的保障。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江苏省和苏北地方政府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行旱改水,期望能由此尽快改变当地的农业生产面貌,让民众摆脱贫困.旱改水推广属于一项重大农业改制工程,牵涉到当地农业生产乃至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没有政府的推行和支持是难以实现的。大约从195 3年到1959年旱改水兴起的六、七年间,尤其是从1956年到1959年前后,江苏省和苏北地区各级政府先后采取一系列行政措施,如详细规划、专人管理和财政支持,支援灌溉器具、稻种、化肥等生产资料,选派农业科技干部和稻农进行实地技术指导,促进当地民众农业观念的转变等,推动了苏北地区大面积旱改水的起步,并为后来当地农业改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农业经济 旱改水政策 政府职能 苏北地区

惠富平 阚国坤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农业历史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5 江苏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办学点,江苏连云港,222000

国内会议

第10届东亚农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广州

中文

43-52

2010-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