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间北方南传农业技术在江南地区的本土化发展
中国传统的农业技术体系率先成熟于秦汉时期,是以北方旱作农业为基础所形成的,所以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汉唐间,伴随中央政权对江南地区的次第开发,传统农业技术的诸多元素也源源不断进入江南地区,催生了稻作农业技术体系的形成,对江南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回顾这一历史过程亦不难发现,源自于北方地区的传统农业技术不是立竿见影地在江南地区产生普遍影响,而是存在一个不断本土化的过程,至唐代,这一过程大体完成,因此也最终引发了江南经济的真正的繁荣。
汉唐时期 农业技术 地域特征 本土化发展 水利建设
朱宏斌 任耀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陕西杨凌 712100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235-243
2010-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