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椎体成形术后椎体高度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椎体高度是否能提高. 资料与方法:骨质疏松性椎体新鲜压缩骨折40例共68节,其中椎体内合并囊性裂隙12例共16节.应用64层螺旋CT在脊椎二维重组图像的正中矢状面分别测量PVP术前及术后椎体前缘、中央及后缘高度,比较PVP前后椎体高度的变化、与椎体压缩程度关系及合并囊腔裂隙者与无囊腔裂隙者的高度变化差异. 结果:PVP后椎体前缘、中央和后缘高度分别提高(2.01±1.72) mm、 (1.78 ±1.47) mm及(0.44±1.03) mm; PVP术后椎体前缘、中央高度增加值与压缩程度呈正相关.椎体内合并囊变者PVP后前缘及中央高度分别提高(4.13±1.88) mm、(3.76 ±1.51) mm,椎体无囊变者PVP后前缘及中央高度分别提高(1.35 ±1.01) mm、(1.17±0.75)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有囊变者PVP术中注入骨水泥的量较无囊变者明显增加. 结论:PVP可提高多数骨质疏松性椎体新鲜压缩骨折的椎体高度,合并椎体囊变者的高度提高更明显;椎体高度的提高与压缩程度呈正相关.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高度 疗效评价

刘庆文 何仕诚 滕皋军 方文 郭金和 邓钢 朱光宇 李国昭

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医学影像系 210009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放射科

国内会议

2010脊柱与外周血管介入/微创治疗新技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387-390

2010-04-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