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汗腺细胞转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体外汗腺细胞损伤的微环境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向汗腺细胞转化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无菌条件下获得足月妊娠分娩胎儿的脐带,去除残留血液,剔除血管.组织块培养法得到UC-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抗原表达情况;取人头、面、颈部正常全层皮肤,Ⅱ型胶原酶消化法获得汗腺组织,培养获得纯化的汗腺细胞(h-SGCs);将h-SGCs行热损伤处理,诱导UC-MSCs向汗腺细胞表型转化.依据处理因素不同,分为四组,对照组,UC-MSCs用h-SGCs培养基培养;组2:UC-MSCs用h-SGCs培养基培养,加热损伤h-SGCs进行诱导;组3:在组2基础上,加入50ng/mL的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组4:在组2基础上加入10ng/mL的ERK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一周后检测UC-MSCs的CK7、CK19其CK19、CEA表达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的染色情况. 结果:①培养传代的UC-MSCs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44、CD105表达率高,而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14、CD34、CD45几乎不表达,证明培养获得的细胞为纯化的间充质干细胞.CK7、CK19在正常培养的细胞中的阳性率很低.②热损伤h-SGCs诱导和EGF均可使CK7、CK19阳性率显著增加.培养的人UC-MSCs的CEA和CK19为阴性,而获得的汗腺细胞的CEA和CK19染色均为阳性,证明为纯化的汗腺细胞.EGF处理后表达阳性细胞数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热损伤h-SGCs诱导和EGF促进p-ERK表达强度显著增加. 结论:UC-MSCs与热损伤的h-SGCs间接共同培养后,部分UC-MSCs表面抗原CK7、CK19、CEA表达阳性,证明已具有h-SGCs的表型,提示体外h-SGCs损伤的微环境具有促进UC-MSCs向h-SGCs分化的作用;EEGF可明显促进UC-MSCs向汗腺细胞转化,ERK通路在诱导UC-MSCs向h-SGCs转化以及EGF促进UC-MSCs向汗腺细胞转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汗腺细胞转化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ERK信号通路

杨建民 郝文杰 梁玉儒 王更银 李俊峡

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烧伤整形科 河北省烧伤整形研究中心 050082

国内会议

2014感染伤口的防治与修复研讨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安全与健康分会烧伤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年会、华北地区烧伤与整形外科学术年会、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烧伤整形外科专科分会年会、包头市医学会烧伤整形分会年会暨《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4年全国编委会议

包头

中文

237-250

2014-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