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肝炎肝硬化患者舌象表现与MELD评分及其相关指标水平间相关性的探讨

目的: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舌象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及血清肌酐、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相关性,为临床通过观察舌象以了解疾病的轻重提供依据。 方法:运用本课题组统一制定的《肝炎肝硬化临床信息采集表》,进行全国多中心的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收集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舌象信息及实验室检查信息等,按照统一的标准公式计算MELD分值。分别按照是否出现某种舌象将773例患者分成两组,比较MELD评分在两组间的差异;选出MELD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舌象,再分别比较该舌象分组下的肌酐、胆红素及INR水平各自的差异。运用SPSS13.0进行频次、频率分析及Mann-Whitney秩和检验。 结果:除瘦舌和舌下细小络脉之外,出现其他舌象表现者的MELD评分的秩均值高于未出现者,其中有统计学差异的是舌下络脉紫黑、舌下络脉迂曲、厚苔(P<0.05,P<0.01);胆红素水平的秩均值在出现上述3种舌象的组分别为417.60、430.89及432.42,与未出现组的369.62、379.56及362.06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INR水平的秩均值在出现上述3种舌象的组分别为421.15、451.91及422.01,与不出现组的367.61、376.00及367.77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 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舌象表现与MELD评分间存在着一定关联,其中舌下络脉迂曲、舌下络脉紫黑及厚苔的出现与胆红素水平及INR水平间有一定关联,初步提示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舌象表现可以反映其病情的严重程度。

肝炎肝硬化 中医诊断 舌象表现 流行病学

赵丽红 刘燕玲 刘汶 毛德文 李昕 李宁 王思颖 王天芳 薛晓琳 吴秀艳 李永纲 陈盛铎 孙凤霞 李秀惠 张厂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诊断系,北京100029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100010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宁530023 解放军302医院,北京100039 湖北省中医院,武汉43006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北京10001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北京100069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100078

国内会议

第五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

长沙

中文

1554-1557

2014-04-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